大瓷商

大瓷商

第13集

3.0|07月28日|已完结|共30集
简介:

  民国四年秋,在袁世凯庇护下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宫下旨,要景德镇烧制祭红大龙缸祭天。官窑主赵孚生多次烧制而失败。按朝廷制度,赵孚生理当处死。经不住赵孚生再三求饶,督陶官鲁公公同意按他的要求采用旧俗童女祭窑再烧一次。
  景德镇最大的民窑主陶盛仁为人耿直,并富有正义感。因他的儿子陶昌南跟赵如意从小就订下了娃娃亲,他找鲁公公和卫县长,希望他们不要拿人的性命祭窑,他愿意立下军令状,烧制大龙缸。鲁公公和卫县长巴不得有个替死鬼,当即答应。
  陶盛仁深知此事重大,风险太大,万一失败,自己肯定会被处死,便要小喜子出发,把在南昌念书的儿子陶昌南叫回来。
  陶昌南在回景德镇的船上,碰到了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卫县长的女儿卫秋禾。卫秋禾因想救一只落在船头受伤的小鸟落水,陶昌南同时救起了她和那只小鸟。两人一见钟情。
  陶盛仁烧出的大龙缸,同样质量不合格。陶盛仁服毒自杀。临死前,为了保住家族,他要陶昌南弃学,接管陶家瓷业,并守约娶赵孚生女儿赵如意为妻。
  赵孚生见陶家落败,便有意悔婚,陶昌南赌气之下,主动提出解除婚约。他一直对家庭包办的婚姻十分不满。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喜欢上了卫秋禾。
  赵如意对卫秋禾跟陶昌南经常在一起,内心充满妒忌,她通过景德镇的英国神父华莱士,找到了青羊山的土匪刘猛子,在县城劫走了卫秋禾。
  陶昌南四处寻找卫秋禾的下落,无意中见山里大火烧毁民房,他奋不顾身地将刘猛子母亲救了出来。刘母随陶昌南上山,刘猛子是个孝子,在母亲的劝说下放出了卫秋禾。
  陶昌南的事业日益红火,开始着手开拓江苏,安徽,广东,上海等商埠。赵孚生的儿子赵如鑫因痛恨陶昌南悔婚,便以官窑雄厚的实力,联手华莱士,在上海,湖北,九江等地故意降低价格竞争客户,把陶昌南逼上了绝路。
  陶昌南的货物积压严重,资金一时无法周转,造成窑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为了保住窑厂,他偷偷把一尊祖传的祭红达摩瓷佛像,抵押给了景德镇另一个民窑主张之望。
  陶昌南明白,要想在跟赵家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只有研究出自己独有的产品。他和卫秋禾配合,从古方中研究出一种从元代就失传的釉里红瓷器。陶昌南取名为美人醉,产品大受欢迎。卫秋禾帮他把产品拍成照片,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介陶家窑场的产品,打破了赵如鑫在景德镇一手遮天的梦想。
  日本商人和田来到景德镇,利用手下良秀子的姿色,引诱赵如鑫,荻得了赵家青花配方,并在景德镇开了一家大烟馆。
  景德镇天灾,大水淹没了昌江两岸,房屋冲垮,农田减产,瘟疫流行。赵如鑫趁机收购米粮,在景德镇卖高价。陶昌南对他的行为十分不耻,将陶家资产拿出来跟他对着干;景德镇有名的画家群体珠山八友也举办画展赈灾义卖,买粮食盖草房免费救助百姓。赵如鑫发财梦破灭,内心对陶昌南痛恨至极。
  卫秋禾在救治瘟疫中的百姓时,不幸自己染上了重疾,差点死去,幸亏她的法国同学麦克伦得知消息,从法国送来了特效药,才使她起死回生。
  这一年,陶昌南跟卫秋禾结婚。赵如意嫁无奈嫁给了景德镇另一个民窑主张之望的儿子张仁和。
  在上海的东北商人王德明做生意失败,即将破产,陶昌南在关健时刻帮助了他,让他很感动。为了报恩,王德明希望把女儿王雪玉嫁给他,陶昌南表示家有贤妻,不可再娶。当天晚上,王德明把陶昌南灌醉了,将王雪玉送到他身边。陶昌南跟王雪玉成其好事。事后,陶昌南非常自责,再三跟王雪玉道歉。
  这年冬天,王雪玉来到景德镇,她怀孕了来找陶昌南。她知道陶昌南不可能娶她,但她想见陶昌南最后一面,并要陶昌南给即将出生的婴儿取名。此事引起了卫秋禾的妒忌。她向陶昌南表示,她不是旧式女人,如果陶昌南要把王雪玉接回家,她就跟他离婚。
  不久,王雪玉生下一个儿子,陶昌南取名思北。王雪玉不想让陶昌南为难,带着思北回了上海。
  陶昌南为了把事业做大,不但在上海、南昌、九江等地开分号,还想把瓷器远销欧美,打开海上瓷路。他亲自率船队从马六甲海峡到法国,不幸的是遭到海盗袭击,遭受惨重损失。
  赵如鑫想趁机将陶昌南打垮,勾结省城驻军军阀白师长把陶昌南抓进牢里。理由是当年陶昌南资助过红军。
  陶夫人得知陶昌南即将被处死时,悲怆去世。
  白师长老奸巨猾,想借南昌国民政府之手杀陶昌南。当他将陶昌南带出景德镇时,早已参加红军的陶昌南三弟陶昌洋带人打伏击,将白师长的部队打了个落花流水,把陶昌南救了出来。
  抗战爆发,陶昌南担心上海王雪玉和儿子陶思北的安危,准备将他们接回景德镇。当他到上海时,王雪玉已出家。正当陶昌南一行逃出上海时,被和田手下发现。王德明为了保护陶昌南和陶思北,被愤怒至极的和田乱枪打死。
  为了支援抗战,陶昌南筹备了一批抗战物资,赵如鑫得知消息后,通知和田,和田派出良秀子和两个浪人,准备在陶昌南运输抗战物质时,将船炸沉。赵如意因一直不能忘情陶昌南,偷偷给陶昌南报信。陶昌南在船上一举抓获那两个浪人,良秀子跳水逃跑。
  赵孚生知道儿子跟日本人勾结后,将赵如鑫赶出了景德镇。
  抗战胜利,陶昌南和卫秋禾到尼姑奄看望王雪玉,希望她能跟他们回景德镇一起生活。王雪玉看破红尘,不肯离开尼姑奄,但她要陶昌南将思北带走,好好养大,学有所成。
  潜伏在南昌的良秀子为了完成和田的任务,拿到陶家祖传佛像,和赵如鑫偷偷跑回景德镇。在盗窃陶家佛像时,被陶昌南发现。赵如鑫朝陶昌南开枪,无意中将跑上前来阻止的赵如意打死了。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妹妹躺在地上,赵如鑫绝望地开枪自杀。
  麦克伦夫妇来景德镇,看望卫秋禾。陶昌南和卫秋禾委托他将陶思北带到法国留学,将来学成后好报效祖国……

猜你喜欢
换一换
786
8.0
已完结
老三届
8.0
上映时间:07月20日
主演:于谨维,涓子,宋运成
简介:  相信老三届这一名词许多人都能够知道她的来历。出生于四十年代后期这一辈的人他们的经历是多变的,是曲折的,是坎坷的,是辛酸的,而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伟大。
  这是一部始于爱情纠结、友情离合、婚姻伦理的言情剧,是讲述特殊时代下普通人的故事,但远远没有结束……
  电视剧《老三届》最近在热播。该部电视剧原名《伴君如梦》,而后投拍是暂名《86中高二五班》,如今临近正式投放市场,在专家建议下更名为《老三届》。这个名字更能准确地放映故事的真实内容。敬请老三届的朋友、老三届的子女、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应该多多关注,在那里你会找到你的过去,你的同学、你的老乡、你的幸福、你的错失、你的梦想和梦想破灭的地方……老三届,就是1966、1967、1968年这三年中毕业的高中生。他们响应领袖号召全部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再教育",所谓"一片红"、"知识青年"是也。以后几届引入了多种分配的情况,工矿、插队、郊区农场、半工半读,再后来有了技校、全民、大集体、小集体、代培训、待分配等等概念,到了1976年毕业的76届是为最后一届。后来到了1978年就开始了知青返城,工厂老职工也可以大面积的子女顶替就业了。老三届就是从那个生活火热、政治狂热、内心躁动、社会震荡的特殊时代走出来的。昨日经受岁月磨砺的青年人,现在已经成了家庭的中坚、成了社会的中坚、成了时代的中坚;乃至已经成了为整个社会所尊仰的老年人、爷爷、奶奶们了。老三届的同义词,并不是人们一直以来想象的是"狂热"。老三届有热心、有冲动,那时合着时代的脉搏跳动的;当年的他们只有公心、没有私心;当年的他们只顾向前、不怕挫折;当年的他们以毫不畏惧的勇气、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当历史跨入了80年代、驶进了90年代、冲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人们发现受尽岁月的雨雪风霜的"老三届",依然像像鲜花一样,开放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老三届的同义词,也并不是人们过去理解的"埋怨"。他们的泪挥洒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他们的汗渗透了齐鲁大地,他们的血滴落在起伏的南岭高山中。他们的周围曾经有鼓动、有激励,甚至还有蛊惑;他们只想让这世界一日千里地进步,他们想把落后和贫穷抛在身后。当一切过去,他们又曾面对着阻扰、责怪、奚落、指责、为难。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任劳任怨,他们用伤痛累累的肩膀承接了一切的不理解,他们只是轻轻地为青春的流逝殆尽而发出过叹息一声……
786
已完结
老三届
主演:于谨维,涓子,宋运成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