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交加的雨夜,医学院职工楼,送水工敲响医生张丽家门,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鲜红的血水正从门缝缓缓流到走廊…… 这是一起恶性凶杀大案,被害人张丽和六岁的女儿小梦在自己家被残忍杀害,家中一片狼藉钱财被劫,场面血腥不忍目睹。现场唯一留下的线索就是张丽临死前在镜子上用血写出了一个字…… 久安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以张东为组长的凶案侦破小组,警方不分昼夜经过艰辛而又缜密的调查,终于将罪犯目标锁定在一高一矮两个神秘男子身上。根据现场遗留烟头,经DNA分析该罪犯是名吸毒人员,通过种种蛛丝马迹,终于确定高个子的犯罪嫌疑人名叫雷彪,但总总迹象又表明雷彪只是一个跟班,他听命于那个小个子同伙。警方发现小个子极为聪明,几次逃脱警方追捕都是精心设计,他到底是谁? 雷彪出现了。张东闻讯带领警员火速赶到雷彪家,却扑了空,雷彪和同伙的确回家拿钱,但已经早一步离开。警员风驰电掣一路追踪,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小镇发现雷彪。警察出现在雷彪面前,雷彪惊呆,发疯一样地叫道“哥,快逃,我被警察抓了!”张东闻声追去,因为顾忌群众安危不敢乱开枪,眼睁睁看着一个矮小精瘦的背影借着人流趁乱逃走……张东愤懑不已,发誓一定要将罪犯追捕归案。 审讯室,雷彪闭口不语和警方耍赖。张东根据追踪时留下的印象及雷彪家人的描述,作出小个子的拼图,多方调查,小个子的面目终于渐渐清晰,他叫杨兵,案发前是云山饭店的老板,因赌博欠下巨资。张东等人立即赶到平顺县杨兵的家中了解情况。张东看出杨兵的妻子苗秋云对警方隐瞒杨兵逃亡的很多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她和警方配合,苗秋云却咬定毫不知情。苗秋云肩挑养家的重担,儿子是个痴呆,女儿幼小,同时又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生活压力巨大。警方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希望用正义唤起杨家人的觉醒,这让苗秋云陷入矛盾之中…… 此时杨兵已经消失半年之久。杨家也没有任何异常。张东从平顺县撤离,暗中留下多重暗哨和眼线,紧盯着杨家。 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雷彪进行判决。就在这时,杨兵再次出现,他给家里汇了款。此时,苗秋云仍在痛苦中挣扎,她对被害家庭的愧疚,对警方的感激,又希望丈夫平安,这一些都让内心矛盾不堪,苗秋云终于想明白杨兵只有投案自首,才能挽救一切。她向专案组民警交代了隐瞒的事实…… 张东接到线索,杨兵目前潜藏在宁厦银川市。民警们匆匆赶去抓捕。然而当张东赶到银川,狡猾的杨兵又一次提早离开。 之后杨兵一路惊恐逃窜在贵州湖北山东东北等地,他当过乞丐、民工、地痞……为了拿到一个合法的身份,甚至在非法结婚。可无论杨兵怎样躲藏,警方追踪的脚步越来越逼近,这让他惶惶不可终日。杨兵再怎么耍心眼依然逃不过张东的眼力,惊恐之下,他慌不择路骗取一笔钱后偷偷做了整容手术,这一切又被张东查到蛛丝马迹…… 整容后的杨兵逃往边境小城市,他发誓要以新的面目重新生活,赚大钱成为有钱人,摆脱惊恐的内心折磨。杨兵在一家娱乐城打工,凭着精明能干得到老板赏识,并为重用。这让杨兵看到成功的一线希望。他不择手段苦心钻营渐渐把生意越做越大,一年后竟成为当地的富豪。而警方丝毫没有放松追踪,当杨兵看到出现在小城市里的通缉令,惊恐万状,为了摆脱警方追踪,又生一计,找了个乞丐做替死鬼,让警方以为自己已经在潜逃路上死亡,希望“杨兵”从此人间蒸发。然而这一切再次被张东识破,他看出这只是杨兵耍的另个花样,张东索性将计就计…… 虽然整天花天酒地但杨兵仍然难逃犯罪杀人的心理折磨,巨大的恐惧感让他度日如年,时间一久他发现只有苗秋云和孩子才能带给他安全感。 杨兵孤注一掷,在边境做了一系列安排,又派人去老家将苗秋云和孩子劫来,准备逃亡国外。苗秋云见到杨兵声泪俱下,她求杨兵自首。此时杨兵惊恐的状态已接近疯狂,执意要带妻儿逃出境外。就在他们争执不下之时,杨兵惊呆了。 张东正率领警员出现在他的面前。原来警方丝毫没有放松过对杨兵的追踪,张东根据线索已经找到为杨兵整容的医生,对杨兵的新面目尽在掌握,同时对苗秋云的一举一动也都在进行暗中控制。 至此,经过警方不懈追踪,血案在身又潜逃三年之久的狡猾罪犯杨兵终于难逃正义的法网。 看守所内,面对张东凛然的目光,杨兵终于低下头,发出最后的忏悔:人不能犯罪,更不能一错再错,否则就是踏上一条不归路。正义必然战胜罪恶。
本作で玉城が演じるのは、有名家具メーカーの企画営業として働く大兼久道子(おおがねくみちこ)。過去に起きた元恋人との出来事をトラウマとして抱える道子には、ある秘密があった。それは、歴10年の鉄道オタクだということ。彼女は時間ができると列車に乗り込み、日本全国に散在するローカル駅を目指す。そして各地でさまざまな人々と出会い、景色や絶品グルメを堪能して本当の自分を探すのだった。
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臣所谋。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借大航海之机实施永乐中兴,开始编纂《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他还与姚广孝微服私访,恢复生产,与民休息。徐皇后也励行节俭,并抱病亲身劝桑。从而,使国家迅速实现了复兴,为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船队归来时,朱棣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他的目光不再是停留在“宣扬国威”或暗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是决心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航海事业。这样一来,从皇上到百姓的观念都已转变,使商品经济的萌芽加快发生了。 那个时代,海上航行的实力,实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海船的鼎盛,又象征着国家的富强、技术的发达,文化的进步。随着郑和船队走向海外世界,这位君王不仅追求“四海宾服,万邦来朝”的目标,而且,一心想开辟唐宋以来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广泛传播到东南亚和亚非大陆。 在此基础上,朱棣还开始了一系列更大的手笔。其中之一即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下令大规模营建新的京城,包括今天的故宫,基本上还是明初打下的基础。 朱棣让郑和在与西洋诸国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服人,不恃强凌弱。经济上则厚往薄来,给予各国诸多好处,树立了泱泱大国的风范。在当时的世界上,大明船队很好的发挥了一个大国维护地区和平的作用。郑和在此期间,率领船队在马六甲和忽鲁谟斯等国建立了货栈,与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人广泛展开贸易。锡兰国篡位者亚烈苦奈儿背信弃义,想劫持大明船队,郑和出于无奈被迫还击,但他始终坚持“自古知兵非好战”的信条,以智慧和宽容,正义与威力,来化解两国之间的危机。 徐皇后的病逝,使朱棣伤心欲绝。好在大明船队再次航海归来,特别是郑和将桀骜不逊的亚烈苦奈儿押来大明,听候皇上裁决其生死时,朱棣以中华文明来处置此案,最终感化了这个凶暴的国王。
那金花(何赛飞 饰)是个典型的上海老太太,她为人精明算计,待人有些势利眼。大女儿玉英深得她的宠爱,无奈固执的玉英当年远嫁北方,与当地人何兆海(胡亚捷 饰)结了婚,那金花尊严受到挑战,发恨从此不与玉英来往。谁知噩耗传来,玉英因公殉职,留下儿子何威(孙天宇 饰),那金花追悔莫及,坚决要讨回外孙的抚养权。女婿何兆海只好带儿子赶赴上海那家,显然那金花对女婿的到来并不欢迎,她处处刁难何兆海。何对当年丈母娘对自己的怨恨很能理解,他事事小心,巧妙地化解着矛盾。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那金花被骗子骗走房产,二女儿玉凤因怀不上孩子与丈夫争吵不休,三女儿经营的画廊也出现了危机。这才叫屋漏偏遭连阴雨......
讲述实习生和职场前辈的办公室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上海,出生于富贵之家的余创世(沈孟生 饰)系纨绔子弟,某日,竟然持枪杀死了自己的情敌。偶然路过的沈子君(夏文汐 饰)目睹了这一切,成为了唯一的目击证人。 余家的女婿朱焕亭成为事件的牺牲者,临死前,他告诉自己的妻子,自己有一个名叫张来福(刘松仁 饰),寄养在张伯通家里。他希望妻子能够找到张来福,让他认祖归宗。可是,张伯通并非正直之人,他刷了一个小小的花招,让亲儿子长贵(马景涛 饰)代替来福,成为了余家巨额财产的继承人。来福仁心宽厚,多次容忍长贵的冒犯,长贵则越来越过分,最终害得来福差点丧命。
《亲家》是一部都市情感剧,它主要是抓住了作为亲家的两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情感图景!由于现代题材特别是亲情题材的电视剧是市场上的主流,但精品实属凤毛麟角!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题材的电视剧往往追求尖锐的矛盾冲突,乃至看似悲情的结局,这样的充斥着编造之感的作品填充了观众的大脑,早已激不起观众的情感反应。观众需要的不一定是大起大浮的矛盾和精心编造的悬念,相反,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必需,人们需要的更是一些充满着生活气息和以真实情感为源泉的真诚的剧本! 《亲家》以真实生活为背景,描写两家感人的亲情,立体的展现一个观众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本剧具备了大量的矛盾冲突和激烈的情感纠葛,尽量不去正面的,或者大篇幅的赋予这些矛盾,而把这些激烈的情感反应作为铺衬,正面展现人物在这样的情境下的情感反应,描写他们在冲突发生前和发生后的变化或不变化!把人物和情感放在第一位!有一个个饱满的人物存在,为此《亲家》才有吸引力!才成为了精品中的精品。 《亲家》不同于以往的都市情感剧,而有其独特的看点: ●中国首部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家政方针为背景的生活剧。 ●以亲家的关系纠结了两家人的生活,以两家普通生活下的情感纠葛以及生活差异为组织方式,突出了两家上一代在进入银婚阶段的细微情感变化,及第二代年轻人面临情感危机时迥异的处理方式,并突出了家人对第三代人的态度和展望。 ●全剧以两家女儿的婚姻琐事为发展脉络,关照了亲情和友情的境况。 ●本剧的情节结构方法是以大量的细节支撑,以年轻人情感纠葛的内心历程贯穿,以无法剥离的两家各色人等的情感关系为精神线索。以轻松、平实的台词风格,饱满、独特的人物性格吸引观众。 ●周晓丽从农村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和家庭,再到独自勇敢的离开,不仅是自身的飞跃,更是对与王书培和王家清醒的认识,其人物起伏之大,情感反映之强烈,都不亚于一般以情节取胜的电视剧。 ●本剧中年轻人的感情纠葛在从容平和的情境中展开,不去刻意的追求所谓跌宕起伏的剧情与人物命运,一切从人物内心出发,旨在探究当代中国年轻一代对待生活与爱情的态度,以细腻的笔触去精心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关于“特殊族群”。本剧涉及了社会上流行的所谓“第三类人”的说法,即除去男人女人的第三类人——女博士(王书怡)。探讨了所谓“第三类人”的婚姻爱情生活,并且提出了“第三了人”也是女人,也享有爱情和婚姻的权利。 本剧通过儿女的婚事将四位亲家紧紧捆绑在一起,时而对立,时而统一.,相信此剧一定会深深吸住观众的眼球…..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趁机从中挑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阴谋一步步酝酿,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隔断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交手中,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从这以后,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 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还派魏征为制使,出使河北,传达自己的意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李世民心里清楚,凭现在唐的实力,还无法与突厥对抗,索性委曲求全,向突厥纳贡,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 李世民登基后,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他修改了国号,以代表宽忍和善的“贞观”取代了原来的“武德”,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 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但也独霸一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打算用清君侧的名义,以武力胁迫李世民。李世民早已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干净利落的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并以自己的威严镇慑住了朝中百官。 关中大旱。李世民为感动上苍,负荆祈雨。但李世民的诚心并未缓解旱情。李世民无奈,只能开关放人,允许受灾百姓到关外去乞食为生。玄奘也随着灾民的队伍出关,开始了他西域取经的旅程。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大唐王朝的国力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实力,为了解决边疆问题,李世民决定征伐突厥。贞观三年八月十九日,李世民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征伐突厥。突厥内部此时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两位可汗矛盾重重。李靖的军队稍一冲击,突厥军便彻底溃散了。 平定了突厥,西北周边二十几个国家都来朝贺。在高昌王的建议下,李世民被各国拥为“天可汗”。一时间,从中原通往西域的各种商业、外交通道纷纷开通,长安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李世民的目光不得不开始投向未来。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选谁作为继任者。太子李承乾虽然是长子且能力值得信赖,却不愿读书,性情古怪,终日沉迷于酒色。次子李泰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在一些能人的辅佐下,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支持李承乾,有的支持李泰。唯独长孙无忌看中了软弱忠厚的李治,并给了李治极大的帮助。深受李世民宠爱的武才人 ——也就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与李治关系非同寻常。她告诉李治,现在李承乾和李泰的实力虽然都很雄厚,但也许会形成鹬蚌相争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可以了。 李承乾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来自李世民和李泰的压力。最终,在形势的逼迫和众人的怂恿下,李承乾决定杀掉父皇和弟弟。李承乾幼稚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粉碎了。李世民不愿再杀害亲人,便将李承乾流放。在长孙无忌和武才人的努力下,李世民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反而立了李治为太子。 经过十几年的长途跋涉,玄奘取经回到了长安。在李世民的支持下,玄奘在弘福寺展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外来文化翻译工程。 北漠叛乱,李世民御驾亲征。然而恶劣的气候让唐军随时惨重,李世民也从这场失败的战争起一蹶不振。 李世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主持朝政。他将国家政务都托付给了李治。可想到自己离开人世后,李治要担起全部的责任,仍不放心。他将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要他辅佐未来新的皇帝。 房玄龄、李靖等老臣纷纷去世,留下李世民一人孤独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初唐第二代帝王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是大唐盛世。